2018-10-08 00:25 | 中国蓝新闻网
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。
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。
四十年前,温州柳市镇闯出了一批在各个领域技术拔尖的经商户,大型越剧《柳市故事》也以他们为原型,人称温州“八大王”。
他们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走在市场经济“风口浪尖”上的人。
《柳市故事》:激荡四十年
“戏”说先行者
大型越剧《柳市故事》,是温州“八大王”的故事第一次被搬上舞台,首演这一天,剧场里座无虚席,不少人干脆坐在过道上,舞台上真实的故事,让不少人为之感动。
在散场人群中,几位坐在前排的正是剧中“八大王”的原型。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网。
温州“八大王”沉浮记
除了“翻砂大王”、“目录大王”,“温州八大王”还包括“五金大王”、“矿灯大王”、“螺丝大王”等经营专业户,他们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乐清农民,提起当年的创业干劲,几位老人十分激动。
张成信。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网。
当时很穷,一干这个以后发现,马上一个月就能赚到1000,那肯定要干嘛。
目录大王 叶建华。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网。
老百姓要富起来,这逼着我们一定要干。
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网。
刚刚尝到了改革的甜头,八十年代初,打击投机倒把的乐清“八大王”事件,又让当地干部群众顾虑重重。在乐清档案局,我们找到了这份处置“八大王”的文件。对当时刚刚上任不久的乐清县副县长赵崇锡来说,心情很复杂。
时任乐清县副县长 赵崇锡。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网。
实际上中央已经对这个计划经济已经放开了,乐清要发展经济,要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,这也是唯一的道路,走改革开放的道路,不能缩手缩脚。
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,当时的乐清县委认准“八大王”的做法符合改革精神,据理力争。1983年春节刚过,温州市组织联合调查组,对案情进行复查,最终得出结论:除一些轻微的偷税漏税外,“八大王”的先行先试符合中央精神。“八大王”平反,大大提振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。
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网。
随后,乐清县委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,支持民营企业发展,并以一年一个的速度陆续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。看到了政府实打实的改革担当,合同大王李方平又重燃信心,40年间三次创业,辗转杭州、温州等地,一步步将企业做大。
图片来自 中国蓝新闻网。
经历了改革的洗礼,乐清全力营造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。1993年趁撤县设市契机,政府提出“二次创业质量立市”口号,鼓励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,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。
四十年间,乐清涌现了正泰、德力西等一批国际闻名的电器制造企业,柳市更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,发展为国内最大的电器产销基地和“亚洲最具实力的低压电器生产中心”。
(原标题《温州“八大王”搬上越剧舞台 那些沉浮岁月你知道么》,编辑 张亦盈)
(今完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想见你 » 温州八大王(温州八大王谁抓的)